主页 > 国内 > 销量领先,技术更领先,现在的中国车,合资高攀不起?

销量领先,技术更领先,现在的中国车,合资高攀不起?

2024-01-29 来源:网络阅读:1980

2023年,对于中国汽车来说,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,这一年里,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,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达到了880万辆,渗透率高达35%,这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,也反映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日益青睐。

更为关键的是,自主品牌在这一年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,市场占比超过50%,首次超越合资品牌,掌握了市场主导权,而在这一成就的背后,则代表着中国车企在产品质量、技术创新和品牌影响力方面的持续进步,最好的例子就是今年的比亚迪销量已然超越大众,成为国内最为畅销的单一汽车品牌。

头部易主,自主稳步向前

根据乘联会的最新数据,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,首次超过了50%,达到52%,相较去年提升了4.6个百分点,在零售销量的前十名中,自主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,其中前五名中仅有一汽-大众和上汽大众为合资品牌,其余位置均被自主品牌占据。

这其中,比亚迪以年销量超过300万辆的成绩稳居榜首,领先第二名的一汽-大众超过110万辆,其2023年的销量较2022年净增加了116万辆,占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净增长的大约44%,这意味着2023年国内每新增两辆新能源汽车中,就有一辆来自比亚迪。

不仅是主力车型数量上的提升,2023年比亚迪在品牌向上方面也是“遥遥领先”,比如腾势旗下的腾势D9,荣获年度MPV销量冠军,此外,还有仰望U8、方程豹豹5等高端车型,也都有着不错的市场反响。

实际上,中国汽车除了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,也在2023年达成了另一项重要里程碑——整车出口491万辆,同比增长57.9%,超越日本,首次跃居全球第一。这其中,奇瑞贡献颇多,全年出口量高达93.7万辆,增长了101.1%,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迅速崛起。

与此同时,在各大细分市场上,自主品牌亦有出色表现,理想汽车主打新能源家用SUV市场,已连续7个月在SUV领域销量超过BBA;虽说在紧凑型家轿市场,合资品牌仍占据更多的份额,但在以比亚迪秦PLUS DM-i、吉利星瑞、奇瑞艾瑞泽8为首的自主家轿的冲击下,合资家轿正以“以价换量”的形式负隅顽抗,价格体系已然崩溃……

此消彼长之下,合资品牌在2023年的日子就显得不太好过了,除一汽-大众和一汽丰田外,其他合资品牌销量均大幅下跌,其中,日系品牌下跌最为严重,广汽丰田、日产、本田三大品牌在华遭遇“滑铁卢”,甚至还有三菱这样直接退出中国市场的边缘合资品牌。

总体而言,2023年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成长的里程碑,不仅在国内市场实现了巨大飞跃,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,毫无疑问,自主品牌已然进入发展新阶段。

技术差距难追,自主加速向上

2023年自主品牌能够逆袭的主要原因,在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,特别是中国品牌在三电和智能化等关键技术领域,已实现对合资品牌的技术代差优势。

带头大哥比亚迪就不赘述了,主流市场有主打省油的DM-i超级混动技术,高端市场则有主打豪华舒适,更能够让车跳起舞的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;而在智能化领域,华为的鸿蒙车机系统、ADS智驾系统等等,均拉出大部分合资一个身位……上述这些,便是导致部分技术含量颇低的合资新能源车被消费者称为“杂牌电车”的主要原因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自主品牌与海外车企的合作关系,也已经发生转换,现在是由我们来进行技术输出,比如先后与国际大厂签订技术合作的零跑、小鹏等,可以说在新能源相关技术方面,自主品牌已掌握绝对主导权,外国车企则更像是中国新能源车的学徒。

也因为在销量和技术上的领先,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正持续上升,过去“低端选自主,中高端买合资”的刻板印象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。

现在,无论是高端还是低端市场,说起新能源车,大部分消费者的第一印象便是比亚迪、华为,再来便是一众新势力车企,至于合资、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辆产品,则通常被消费者放在最后,几乎没有参考意义。

于是我们可以看到,没有技术优势,不被认可的合资新能源们,只能依靠大幅度的降价来维持最后的体面,但在未来技术差距愈大,自主品牌愈卷的情况下,合资品牌“以价换量”的招式又能撑多久呢?螺旋向下罢了。

新能源市占率创新高,油车败局已定

合资向下的预测,一方面是建立在上述提到的技术差距事实基础上,另一方面则是因为,国产车新能源转型进度与效果明显好于合资车,后者的销量仍旧靠燃油车带动。

根据乘联会预测,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40%,而根据各大品牌释放出来的新品规划来看,今年将超过200款新车上市,其中新能源汽车超150款,未来留给燃油车的舞台将会越来越小,近年来各大A级车展的产品阵容便是一个市场缩影。

如今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知不断提升,国内各大新能源品牌亦在强化技术,降低消费者的各种顾虑,比如800V超压快充趋于普及,补能配套逐渐完善,续航焦虑随之减轻,等等。

与此同时,自主品牌在各个价位都布有精兵强将,持续提高燃油车的可替代性。比如说,10万以内的比亚迪海鸥、五菱缤果等,10-15万区间的比亚迪秦PLUS DM-i、五菱星光、吉利银河L6等,15-20万区间的宋PLUS DM-i、吉利银河E8等,20万以上的极氪007、小鹏G6、问界新M7等,30万以上的方程豹豹5、理想L系,等等。

在各个价位内,自主品牌以油电同价为先发优势,通过技术代差创造体验代差,不断削弱燃油车的竞争力,也就相当于缩减合资车的增量空间。

写在最后

在这波自主品牌汽车的迅猛发展浪潮中,我们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崭新篇章:技术创新的巨大跨越、市场认可度的显著提升,以及中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势表现,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汽车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市场,更开始在全球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硬实力。

更为难得的,还有中国汽车行业在面对全球化竞争时展现的韧性和创新能力,总之这一切都旨在表明,中国汽车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,准备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。